首页 > 常识 >

宝应县属于哪个市, 中国城池史——江苏 宝应篇

2024-07-21 12:30:02

秦统一天下后于全国设置郡县,宝应之地分属东阳县(今盱眙东阳镇)。

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,析东阳县以东地方设射阳侯国。惠帝三年(前192年),国除,改为射阳县。后于东阳县、射阳县之间设平安县(各位李云龙不要激动,收好意大利炮)。治所设在平安城(清代记载故城在县治西南六十里)。

西汉平安县

东汉末年,因天灾战乱,江北淮南地区人口锐减,东阳县、射阳县、平安县俱被废除。曹魏正始二年(241),邓艾于洪泽湖东屯田,建石鳖城(淮安洪泽境内,宋代时因黄河夺淮、泗入海而被淹没)。晋太康元年(280年),恢复东阳县、射阳县建制。

南齐永明二年(484年),于原平安故城置安宜县(因县治临近安宜溪而得名)。又因地处南北方交战前线,所以安宜县时而归南朝,时而归北朝,阳平郡、东莞郡均治于此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,析安宜县西北境置石鳖县。

南齐石鳖城与安宜县

隋开皇三年(583年),撤销石鳖县,并入安宜县。

隋末,安宜城为杜伏威所毁,废址后又沦于湖中。唐初,安宜县治所北迁至今宝应老城区,隶属于楚州。唐上元三年(762年),县境获定国之宝上献朝廷,于是改元宝应,并将安宜县易名为宝应县。

宋时为楚州治下宝应县。南宋嘉定八年(1215年)重筑宝应城池,宝庆三年(1227年),升宝应县为宝应州,领宝应县、盐城县、山阳县、淮阴县,嘉熙年间升宝应州为宝应军。宝祐元年(1253年)抗元名将李庭芝复筑宝应城。

博物馆中刻有“宝应军”的宋代城砖(网络图片)

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,改宝应军为安宜府,宝应县仍隶其下。至元二十年(1283年),废安宜府,改隶高邮府。至正十年(1350年),元末大乱斗开启,宝应县为自保整修城墙并以砖石包砌土城,重修后城周九里三十步,东西长二里二百六十步,南北长三里。

明洪武年间,宝应城被拆毁,砖石被用于修筑淮安新城。


梦幻联动,南京明城墙中的“扬州府高邮州宝应县”烧制的贡砖(网络图片)

嘉靖三十四年(1555),面对倭寇祸乱,宝应请筑城墙,但未准。次年迫于倭寇内犯的态势加剧,朝廷勉强拨银两万一千两开始建城。嘉靖三十六年(1557)五月,倭寇突然进犯,大肆劫掠屠戮千人,施工中的土城也被摧毁。遭此变故,朝廷只得在旧城原址上缩小三分之一重新筑城。土城筑好后又用砖包砌。新城周长一千四十丈,高两丈,设五座城门。东曰宾曦,西曰利成,南曰来薰,北曰斗拱,另有小东门。万历十三年(1585年),废小东门,新开小南门,曰迎秀。

民国(1924年左右)时期宝应县城厢图

民国时期宝应县志中的县城图

清代宝应城墙屡坏屡修,至宣统三年(1911年)夏初大雨,城墙多处坍塌。随后辛亥革命爆发,清、民国交替期间更无人管理修缮城墙。至解放时,城墙已破败不堪,1958年宝应城墙被拆,城砖被用于铺路建房。

宝应明清城池大致范围示意

1944年美军航空测绘宝应周边

相关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灯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