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约化是什么意思(在农村实行农业集约化种植,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)
近几年,在广大的农村,兴起了一股集约化种植的风暴,所谓集约化,就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,投入较多的劳动、资金和技术,以便取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,又可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资,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。
以上解释来自网络,注意这里边有一句关键词,就是在一定单位面积的土地上,投入较多地劳动资金和技术,重点在劳动、资金、技术,并且是投入。
集约化种植,通俗地说,就是把分散在各家各户的零散土地,集中起来,转包给种粮大户,让他们去经菅种植,以便更有效地,利用有限的土地,产出更多的优质粮食。
在现在的实际执行中,具备以上种植条件的大户,还不是很多,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,愿意去当这个大户呢?其根本原因还是在高额的补贴上。
据网上的文章,和评论区网友的评论,这个补贴,是越承包的土地,亩数越多补贴就越高,比如五百亩就不和一千亩一样,万亩又是一个更高的级别,但是具体标准,在网上没查到,有一点,可以肯定地说,比散户的补贴要高很多。
这个高额补贴,就是这些大户的真正动力,把地包下来,先把这一块拿到手,一切开支基本就差不多了,地里收多少是多少,至于投入劳动、资金、技术,只能先缓一缓了。因为最初目标是补贴,投入没在计划内,故而形成这样的局面。
上图就是一个大户,转租的我们村的土地,这些玉米,自耩上,只喷灌了一遍水,用无人机,打了一遍除草剂,前几天差点都旱死,最近下了雨,才起死回生,有点生气。
土地一点肥料也不施,就是吃老本,肥料接济不上,地力越种越薄,粮食越打越少,最后的结果就是,土地不干活了,也不产粮食了。土地的奉献,是建立在源源不断肥水的供应上,这就像人干活必须吃饭,机器必须烧油供电一样,道理是一样的。
如果是散户种着,起码得上一遍化肥,前几天大旱,开井烧一遍水,因为大井就在地头上。因此断定,规模化种植,未必就是好事。因为他们地多了,管理不过来,动不动就得用人,用人就得支现金。
相比之下,这些地如果还在散户手中,肯定管理的比这好。昨天所发一文,提到过这件事,如果把给大户的这些补贴,直接发到农民手中,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是不是更高,管理的是不是更好。
这就是笔者主张的,贴补政策需要改革,再这样下去土地肯定也废了,农民更穷了,极不利于新农村的发展。如果地是这样种,有多少土地,打粮食来也不够用的。
当然,这些大户还刚刚起步,经验也需要积累,投入也要逐步完善,不能一蹴而就,等到资金雄厚了,大型农机配备好了,也许会给人们一个天大的惊喜。无人机喷撒农药就是其一。
当前短期内看,集约化种植,弊大于利,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不好说了,可能发展的速度会超出人们的想象,也未可知。虽说目前来看,散户种着地是利大于弊,无论管理还是投入,都会比大户用心,但是毕竟势力在那里摆着。
发展已经到了棚顶,再要更上一层楼,是相当难,无论技术资金,比起大户来,差距还是不小的,因此两者相较,还是大户优势大。
加之散户,如今也都不愿意种地了,弃耕的现象增多,恨不得都把土地流转出去,落得个清闲自在。
如今这种集约化种植,也叫大户转租,又名土地流转,还有一种称呼,叫第三方耕种。今天就在网上看到一个直播视频,说第三方耕种是十分危险的,详细论述了第三方耕种的危害,其中就是说这些大户,心不在土地上,眼晴只盯着钞票,日子长了,就会把土地种废了。
由于是新生事物,还得看他今后的转变,能不能向好的方面转变,是很大的一个关键,如果现在这个状态持续不变,那么危险这个词就用得十分恰当。
作为一名老农民,对土地的耕种,还是比较关心的,看到许多荒废的土地,心中就不是滋味,毕竟自己从忍饿那个年代熬过来的,深知粮食的重要性,但愿那个年代的不幸,不会在这新世纪内重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