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儿痨是什么意思(晴雯果真得了女儿痨吗?)
晴雯,贾府最俊俏的一位丫头,可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晴雯因俏得了贾母、宝玉的青睐和恩宠,最后却因俏成为袭人、众婆子、王夫人的眼中钉,急急以除之。
晴雯被撵后,王夫人才来知会贾母:
“宝玉屋里有个晴雯,那个丫头也大了,而且一年之间,病不离身;……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,叫大夫瞧,说是女儿痨,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。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,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。”。
而在晴雯死后,王夫人更是命其表兄嫂,称:“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,女儿痨死的,断不能留”,晴雯死后仍难消王夫人心头之恨,因此挫骨扬灰,一位薄命女儿,就此灰飞烟灭。
纵观全书,得病的女子不少,像秦可卿的忧思成疾,王熙凤的下红之症,迎春经常身上不好,更有袭人的咯血之旧疾等等,都是作者明白写到确有其事,而晴雯的女儿痨却全由王夫人所表述,那么,女儿痨是什么病?
女儿痨,是指未婚女性在月经初潮后出现的闭经现象,病间多伴有潮热、消瘦症状,多由结核病引起,常见的如子宫结核,肺结核等。
那么,书中提及过晴雯生病有两次,会不会是得了此病呢?
晴雯第一次生病,是在第五十一回,袭人回家探母后,晴雯与麝月负责宝玉夜间茶水之事,当夜两人外出玩闹,晴雯因穿着单衣,次日便病了。宝玉为晴雯请来太医诊断后,其断曰:
“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,近日时气不好,竟算是个小伤寒。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,风寒也不大,不过是血气原弱,偶然沾带了些,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。”
所以晴雯是外感风寒引起的病,这与后来晴雯”夜间有汗,头疼鼻塞“的症状相符。而文中亦直接道出晴雯的病不过是普通的伤风感冒而已,在五十二回,文本写道”
晴雯此症虽重,幸亏他素习是个使力不使心的;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,无论上下,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,总以净饿为主,次则服药调养。故于前日一病时,净饿了两三日,又谨慎服药调治,如今劳碌了些,又加倍培养了几日,便渐渐的好了。
可见晴雯不仅是很一般的伤风咳嗽,而且经过几天的调理,病亦痊愈。这与久治不愈的“女儿痨”完全是两种状况,晴雯此次生病,根本不是女儿痨。更不可能与晴雯的死有关。
那么第二次呢?
晴雯第二次生病,如何病发的书中并未交待,不过是在绣春囊事发后,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谗言,即刻就命人唤晴雯前来训斥,文中写到:“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,睡中觉才起来”,这不自在是指什么呢?也许指月事中身体不舒服,但在后文中,文中写道:“因闻得上夜之事,又兼晴雯之病亦因那日加重”,所以晴雯是先有了一点轻微的不舒服,后又因着了王夫人的言语侮辱,蒙受了不白之冤,情志失和才加重了病情。所以,晴雯这一次生病,明显是气病的。
虽然很多小说中有关于情绪剧变导致立即休克而死的描写,《素问·调经论》中亦有载:
“怒则气上,血之与气并走于上,则为大厥,厥则暴死,气复返则生,不反则死”。
但晴雯明显不是此类,而是在气病的基础上,又添了几层因素,才导致其早早死亡。
其一,王夫人来撵晴雯时,其已在床上躺了四五天,水米不曾粘牙,而被撵出园子后,晴雯更是一口热茶都没有得吃,更别说吃饭了。
其二,晴雯是孤儿,虽有一对表兄嫂,但哪里是知冷知热的人?晴雯一旦离了贾府,周围环境全变了,就如宝玉所言的“如刚抽剑的嫩兰丢进了猪圈”。
这种情境下,使得晴雯完全丧失了求生欲望,近似“哀莫大于心死”,这种心态于病人而言,最能加重病情,加速死亡的。所以,在悲愤交加,孤苦绝望下,晴雯才病了七天,就魂归太虚了。
而王夫人凭空捏造晴雯是女儿痨,一来是为了消除心中恶气,以恶疾诅咒晴雯;二来是在古代,女儿痨不仅有传染之忧,更有绝育之实,而且是无药可治的绝症,如此晴雯,贾母即便再觉得“只有她将来可给宝玉使唤的”,那也要为宝玉考虑,将其从宝玉身边请走。
细想王夫人也是个吃斋念佛的妇人,却为了泄愤妄捏一个丫头恶疾,甚至死后不惜将其骨化灰飞,如此有损阴骘之举,怕是敲再多的木鱼,念再多的经书,也无济于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