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奴是谁(贾岛为什么被称为诗奴?)
贾岛的性格比较孤僻,因为出生贫寒生活困难,所以他比较内向,不喜欢与人交流,也只有在吟诗作赋方面有兴趣,无论是走路或者吃饭他都忘不了吟诗作对,说他像我们现在的书呆子学霸一点都不过分。
一天,贾岛骑着毛驴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,突然想到了一首诗,其中一句便是后来颇具盛名的"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",他想用"推"字替换"敲"字,但久久不能决定。不觉间,他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,被侍从带到韩愈的面前。
故事的结尾又是这样:了解详情,韩愈思考一阵后,说"敲"字更好一些,更能突出夜深人静。从此,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而且贾岛更注重于诗的细节,虽然他的诗句都有板有眼无可挑剔,但是缺乏一种灵魂,他把自己局限起来主要追求做诗的技艺,而忘了赋诗的初心,所以说不是他在驾驭诗而是诗在驾驭他,他给人的感觉就仿佛他是诗的奴隶。
所以他被称为"诗奴", 字面意思为诗的奴隶,引申为被诗歌所束缚、主宰,过分追求诗的严谨,将作诗重点放在炼字、炼句上。这种严谨的写诗技巧,成就了贾岛诗歌的"苦寒"风貌。
"苦寒"可解分为"苦"与"寒"。贾岛诗中的"苦",一方面指作诗的过程艰辛,如贾岛著名的《题诗后》云:"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知音如不赏, 归卧故山秋",前两句真实而形象地表现了贾岛作诗的艰辛与成诗后的复杂感慨,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对诗作予以肯定的期望。另一方面则是指其诗的内容亦是写满悲苦,流露出沉闷低落的不平心绪。贾岛诗中的"寒",表现为其诗意境的清寒。"苦"与"寒"共同构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象,具体表现为怀古思今、触物伤情、感念友人这三个方面。
贾岛视诗如主,流着泪写着诗,苦吟寒唱,无论是怀古、感物,抑或念友,皆为寒凉,写尽心伤。
虽然贾岛对于写诗的技艺掌握的十分到位,也写出了很多流芳千古的名句,但他始终没有走出自己的规定的标准,诗句太过于死板,人们做诗本来就是随心所欲的,一旦给这种随性的东西加上了禁锢,那么它也就不再有它原本的仙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