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常识 >

一场震撼味蕾的盛宴,沸腾的曲周美食文化,当地特色全曝光!

2024-12-13 08:45:02


曲周曲面

绿豆是夏季北方人中首选的消暑杂粮,在邯郸曲周,人们更多的是把绿豆磨粉制做成传统面条在家食用。在当地又称“曲面”。炎炎夏日,一碗地道的绿豆凉面,让人们趋暑的同时,追忆历史岁月,体会幸福滋味。河北曲周曲面已有300多年历史,后来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。据史料记载,乾隆年间,曲面已成为皇家常用御膳之一。曲面煮熟后,加冰水冷却具有果子露香味,入口柔滑,咀嚼筋韧,质疏散不粘连。加上麻酱、胡萝卜丝、,色香、味全,让人们食欲顿开,尽享夏日美食的清凉。

曲周饸饹

饸饹面到曲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一个风味小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。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饸饹面馆,主要集中在曲周老城滏阳河桥头,以南甫和河东村李姓家族经营为主,一直持续到解放后。

目前代表性的曲周饸饹面是安家饸饹面,面馆始于上世纪80年代,其特色是以传统手艺制作饸饹面并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根据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,将饸饹面配料进行了改良,制作饸饹一般都用两口大锅,一口锅煮着肥美鲜嫩的猪肉、大骨头,另一口大锅是专门下饸饹的。为了保证其制作口感的纯真性 ,“安家饸饹面馆”采用老家原始的手工艺—把饸饹床子横骑在下饸饹的大锅上。把和好的荞麦面、小麦面放入饸饹床子里。人坐在杠杆上迫使面从下方的孔内落入沸锅中,待面条压到一定长度,再从下面把面条截断。

煮熟后再配上豆芽菜和各种浇头,加入纯猪油熬制的辣椒油或蒜汁,和着老汤吃起来筋滑顺口,香而不腻,味道鲜美,成为曲周百姓面食的首选。本县的老主顾和到曲周的外乡人,都要吃碗安家饸饹面,搭配店内水煎包,饱饱口福。面馆天天爆满,人声鼎沸!

绿豆粉皮

绿豆粉皮是用绿豆淀粉制作而成的传统美食。“南油村”传统手工绿豆粉皮,历来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养生美食。传统技法生产,手工制作,不含任何添加剂,浓缩绿豆之精华,不但有很好的养生效果,更是食之筋道爽口,回味无穷。“一桌酒菜都有剩,只有粉皮吃个净”就是对绿豆粉皮的真实写照。

曲周煎饼汤

曲周煎饼汤为全国独有,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。煎饼汤的煎饼用绿豆面调糊而成,薄如蝉翼,和汤而食;其汤以独特的老汤秘方加以胡椒粉等调料调制,集香辣于一体,与薄脆煎饼相配甚是美味,再与油条、糖糕、糖盖果子搭档,是曲周当地人早点的首选。

曲周甜玉米

营养丰富的甜玉米,它的籽粒拥有者嫩香甜粘等特点,以风味的独特闻名全国,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,属邯郸市管辖,曲周县已经被中国农学会评为“中国甜玉米之乡”的光荣称号。甜玉米系列食品已开发的有甜玉米粒罐头、真空软包装玉米棒和真空软包装玉米粒等。产品皮薄肉嫩、营养全面、富含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、多种维 生素和氨基酸,鲜甜可口,风味独特。目前,产品已销售全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。部分产品还出口俄罗斯等国家。

曲周大糖

大糖俗称芝麻糖,是曲周县有名的特色小吃。2014年,曲周大糖制作技艺入选邯郸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大糖是由黍子米、小麦、谷子糠、芝麻等原料,经过生麦芽、制麦芽浆、蒸米、装缸、发酵、淋糖、熬糖、拔糖、拽糖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。其生产地主要是在安寨镇赵固村。 曲周大糖制作技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据赵固村传统手艺家申张保讲,他曾听其老一辈人说,清朝时河南某地一逃荒人流落到赵固村,该村的好心人将其收留,此人有一手大糖制作技艺。由于当时赵固村生产黍子米、小麦等制作大糖的主要原料,于是该逃荒人就在该村进行小作坊生产大糖,时间长了,赵固村人也学会了大糖制作技艺,一直流传至今。曲周大糖制作技艺精湛,工序繁多,大糖甜脆爽口,营养丰富,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。

曲周杂面

曲周杂面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特产。曲周县人用麦面、绿豆面、黄豆面按比例配料,用鸡蛋汁和面,所制杂面粗细均匀,色泽明透,不散不乱,响誉全省。曲周县人素来以面食为主,尤其喜食面条,但在明清时代,小麦产量底,而豆类作物种植较多,人们便以小麦面与豆面掺和制作面条,俗称曲周杂面。因产于曲周,所以简称曲面。曲面已有300多年历史。据史料记载,乾隆年间,要派太监到曲周的杂面铺,购买曲面。可见,曲面已成为常用御膳之一。


相关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灯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