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常识 >

柳泉居士指的谁(清正廉洁的柳泉居士“蒲松龄”)

2024-07-10 11:15:02

蒲松龄,清代文学家,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淄川(今山东淄博)人。他一生科举考试不利,71岁始为贡生,除一度到宝应、高邮做幕宾外,长年在家乡教书。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和《聊斋俚曲》等。

蒲松龄因为多次科举考试失利,最后终于明白了自己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考上,生命太过短暂了,自己该做一些一直想做而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。

等他回到家乡蒲家庄以后,便把满腹的才学竭尽所能地教授给孩子们。这样不光能解决生计问题,同时,也让自己半生所学没有白费,总算有了点儿实用价值。除了教书之外,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来编写《聊斋志异》。写书时,他是主宰,现实中的不合理在书中都会被他颠覆过来,人世的美好在他的书中都是那么合情合理,自然天成。

蒲松龄

因为看透了现实的黑暗,所以他再也不愿踏足官场,就连在官场上的故人,他也是能避开就避开。

一天,他忽然接到一位官员的一份请帖,上面写着“请吃半鲁”。这可奇怪了,以前自己去拜见人家,人家多是冷脸相对,今儿刮的是哪门子风,想起自己来了?可是,老百姓吃都吃不饱,这些达官贵人却还在附庸风雅地玩这种小儿科的游戏,这让他很反感。于是,蒲松龄随手把信扔到了桌角,就像没这回事一样,又忙着授课去了。

等到第二天早上,蒲松龄正要去上课,他的妻子却拦住了他,说道:“今天你不是还要去大人家赴宴吗?怎能还穿着这身破衣服,还是换换吧。”蒲松龄说道:“谁说我要去了,我才懒得应付那帮闲人,有那工夫,还不如写我的小说,教我的书。”

他的妻子一听,说道:“人家都是巴不得和当官的人多来往,我们不说巴结他,但也犯不着得罪他。再说,你们毕竟同窗多年,现在人家当了大官,还能想到我们,如果不去,岂不是显得我们有些过于小肚鸡肠了?你还是去一趟吧。”

蒲松龄沉思良久后,长叹一声,还是换了衣服前去赴宴了。

大官的府邸就是不一样。想当年这位同窗虽说家境也算不错,但致富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儿。蒲松龄是踩着吃饭的点儿来的,赴宴嘛,吃了饭就走。他宁愿和田间的农夫淡家长里短,也不愿听这些官场油子满口秽言。

这位当了大官的同窗一看蒲松龄来了,眼皮一抬说:“兄台架子好大,我都以为请不动你呢!上菜!”这时只见一个丫鬟端了一盆鱼汤上来,原来“半鲁”是指鱼啊。大官一脸奸笑说:"兄台多包涵,小弟自从当官以来,还算清廉,待客只有清汤,浑水摸鱼的机会只能留给以后,你若能助我,还害怕没有鱼吃?"

蒲松龄听到此话,心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,大官是想拉他下水一起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。想到这儿,他连一口汤都不想喝了。他笑了笑说:“有汤就好。大人您是摸鱼好手,我只会放鱼归海,我更爱看鱼跃水欢的场面,来日我定当回请大人,还请赏脸。”两人各说各的,大官本想拉拢蒲松龄,使其成为自己人,以便扩充势力,谁知蒲松龄这么固执,便只好作罢。

蒲松龄书画人物

没过几天,蒲松龄也写了张请帖,宴请大官,请帖上同样写的是“请吃半鲁”。大官以为蒲松龄改了主意,同意入伙儿帮自己谋取利益了,于是欣然前往。但是,当他看到蒲松龄那破屋烂房时,实在不愿意进去,想:“这个老顾固,早听我的,也不至于混成这个样子。看来那天经我点化后,他可能真想通了,是啊,谁能拒绝财富的诱惑呢?”

谁知见到大官来了后,蒲松龄仍旧只是忙着写自己的小说,太阳都落山了,也没有开饭的意思。饿得不行的大官问:“兄台既然诚心邀请我,为何迟迟不用餐呢?”只见蒲松龄指了指快要落山的太阳说:“我已经请过了呀。”这位大人何其聪明,他马上明白,原来蒲松龄请他吃的是另一半“鲁”,当然也许他的最终目的是想让自己做个如青天白日般的好官。大官顿时满脸通红,讪讪地告辞了。

一个有高洁品质的人一定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,蒲松龄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。他不阿谀幸承,不巴结权贵,宁愿清苦度日。他高洁的品质也是他扬名后世的原因之一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灯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-12